多家医院发热门诊人数回落近半,专家详解病毒波峰趋势及应对做法 世界热讯

2023-06-16 09:39:50 腾讯新闻

中国疾控12日统计显示:综合全国监测数据,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

记者近日从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哨点诊室了解到,自两周前,本市第二波感染高峰渐渐回落,目前下降幅度约为50%。第二波感染有哪些特点?接下来病毒波峰有哪些趋势?市民该如何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

高峰回落“基数”仍在,无需紧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自4月开始,阳性感染者有所增加,直至两周前逐渐回落。胡必杰表示,从发热门诊管理到多家医院专家讨论,均验证了这一点。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发热病例相比高峰时下降40-50%,以中山医院为例,两周前发热门诊日均诊治约400人,目前不足200人,其中新冠阳性感染者占多数。

“高峰回落,但这一波还不能说完全结束。”专家解释,4月开始时,首阳患者占比多,目前是二阳患者占比比首阳多,尽管出现明显降幅,但发热门诊问诊“基数”仍然比二、三月份高。

第二轮感染有哪些特点?胡必杰说,症状重的大多是首阳患者,二阳患者症状明显较轻,有的甚至没有发热、一天发热就好了。基于此,第二轮重症率大大降低,重症监护资源启用不多。不少二阳患者选择居家,不来医院就诊。

专家告诉记者,“去年国际文献透露,新冠二阳发生率在3%-30%,从目前观察到的周围小样本来看,感染没有超出这一文献报道的范围,因此尽管尚未彻底回到谷底,市民也无需焦虑、紧张。”

回归生活,资源可及提倡抗病毒药物

针对新冠病毒,医学界目前流行“混合免疫力”说法,即“接种疫苗+自然感染免疫”。胡必杰对此表示,随着人类对新冠病毒认知进一步增加,更提倡普通人群回归正常生活,没有必要只为防病毒“捂得严严实实”。

提倡感染后应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理念更新的“重要知识点”。专家解释,相比去冬今春,目前医疗资源更可及、抗病毒用药选择种类更多、人群应用范围也可以适度划得更大。

具体说来,去冬今春疫情暴发期间,对于多数感染者,提倡居家避免资源挤兑,而今建议对非高龄老人或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普通人群,如果症状发热、咳嗽持续多天,也需及时就医,应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早期干预。

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新冠感染还会出现波峰。专家预判,总体来说感染一波比一波轻。但论及个体,多次感染对人体的累积损伤,比单次感染可能会更明显,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减少身体多个组织器官因感染产生的损伤。

胡必杰同时以流感为例讲解:20年前流感特效药“达菲”(学名:奥司他韦)刚问世,由于资源不可及,不建议常规应用;随着资源持续推广普及,而今一检测出流感立刻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阻断病毒复制,已成为大众共识。

最后专家强调: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尿毒症、严重糖尿病、肿瘤化疗、全身脏器损伤等脆弱人群,感染波峰期间还应多加防范,家人如有感染也提倡适当隔离,保持警惕不要“轻敌”,尽可能避免新冠病毒对高危人群带来危害。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西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