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关于要不要救市、要不要放水讨论得很热烈。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降息这事市场已经喊了很久了,但是政府好像一直不太想降,至少央行还没有下调基准利率。
(相关资料图)
最近先是大银行把存款利率降了,一般认为是在为接下来的降低贷款利息做准备。这不昨天下调了LPR,100万房贷每月少还57块。但这两块降息都只是和居民有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面向企业的降息。
咱们今天就聊下这事,政府到底在纠结啥。
首先说下利息到底咋形成的。
说白了,就是“资金价格”。你缺钱,去找你哥们借钱,他不大放心,怕你不还,于是说最近钱都拿去买房了。然后你说要不把房子抵押在你这里?他说不是房子的事,就是自己手头紧。你说要不我借10万一个月,多给你1000块,并且把房子抵押在你那里?
不出意外,你哥们立刻就会说父母那里还有些钱,你等着,他去要。这里“房子”就是抵押品,多出来那1000,就是利息。
你愿意用这么高的成本借钱,说明你有更重要的事,比那1000块利息重要,不然你就没必要借钱了。
现实里如果你信用记录没这么差,一般也不用这样借钱,可以找关系不错的哥们,或者找银行贷信用贷,再或者直接找花呗。
全社会的用钱需求,最后汇集在一起,就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率,那个利率看着是央行定的,其实本质上是市场形成的。经济增速快的年头,机会多,大家都想贷款做生意,把利率推得很高,咱们国家早年的利率经常10%以上。银行需要大量的钱往出贷,于是拉高利率吸引储户去存款,那些年存款利率也8%。
如今经济增速已经下来了,贷款利率也跌到了4.35%,存款已经跌到了3%以下。
当然了,咱们这些讨论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整体是稳定的正常的,不然跟巴西、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似的,利率动不动20%,没啥讨论价值。
说到这里,也就清楚了,利率基本上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快,大家都需要钱。贷款创业就能赚钱,于是大家愿意支付高利息,互相竞争,最后利息停在了一个某个点上,比这个点再高一些,大家就赚不到钱。这个点,基本就是经济增长率。
有个问题,那为啥民间借贷或者什么消费贷利率经常飚到8%以上呢?银行才4.3%。
主要是风险,这类贷款往往没有抵押物,借款机构担心你不还。于是拉高利率,借给一百个人,就算其中有几个不还钱,因为利率整体比较高嘛,依旧有的赚。也就是说,一般咱们看到的利率,可以理解为“风险”叠加“经济增速”。
但是依旧有个关键问题,大家可能纳闷,这个社会怎么了?为啥都在借贷经营呢?就不能有多少花多少吗?
现实里也有那种现金流非常充沛的企业,不过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经营。一般企业说负债,并不是说它没钱,说的是他的资产以“债”的形式存在。比如你是个小老板,你可能资产千万,可是连十万现金都拿不出来。一般的情况是,你欠你供应商500万,但是你的销售渠道欠你1500万,这种情况非常正常。
大家可能知道一个词,叫“回款周期”,说的是你把东西卖给别人,对方极少立刻付钱给你,几乎都得过一段时间。那国内平均是多久呢?
两年。
对,你先垫资生产,生产出来卖出去,平均两年后才能拿到回款。回款这么慢,平时进货什么的全靠自己垫资,到最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得靠贷款过渡。
既然靠借贷度日,利息成了企业身上背着最重的负担之一,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有些企业一年赚到的钱还不够还利息的。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为啥经济不好,国家就要降息。一方面是低息可以刺激大家贷款去创业消费,另一方面国家担心有些企业本来经营的好好的,但是年景不好,收入抵不过利息,企业直接崩了。到时候它欠别人的钱也还不上,别的企业也跟着爆了,连环暴雷,非常可怕。
那是不是直接把利息降到很低很低,对经济非常有好处?
当然不是了,毕竟银行自己是没钱的,它的钱是储户存进去的,贷款利息肯定不能低于存款嘛。而且还涉及到一个违约的问题,经济不好的时候,更不能随便往外贷,万一某个企业趁着贷款容易,贷了大量的钱,随后倒闭了,那就麻烦了。
而且,把利息降得过低,还会有另外一重问题。如果资金成本很低,有人可能哪去炒资产了,类似2021年年初发生的事,国家给企业低息贷款,后来都跑去买房了,进一步推高了泡沫。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已经不能再加了,所以现在也不能再一味地简单降息了。
这里其实就牵涉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降息到底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企业,还是客观上带来更大的泡沫,制造金融风险,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甚至于是个世界性难题。
在传统银行体系下,判断能不能借钱,用什么价格借钱给客户,一般只有两个办法,抵押和信息。
抵押好理解,想借钱,拿你房子去抵押,等你还不上,将来就用你房子抵债。大家经常听说的“法拍房”,有不少就是这种。
那“信息”又是个啥呢?
对于大企业来说就是自己的名声,银行觉得一个全国人民都听过的企业,或者一个大国企,他们借钱一般都会还。所以这些公司普遍融资比较容易。
可是那些小企业就比较惨了,很难从正规银行借到钱。因为小企业往往既没有抵押物,也没有名声。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毕竟所有大公司都是小微公司成长起来的。而且,小公司还提供了一个市场必须的东西,也就是“多样性”。
咱们经常聊创新,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对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试图突破,这时候小微企业的作用就出来了。今年那个openAI和midjourney,都是两个规模很小的公司(背后资金量却很大),谁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搞定了谷歌这样巨物没搞定的事。
此外小微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力。咱们都知道,80%的就业是私企吸收的,私企里的80%就业又是小微公司贡献的。所以国家对小微企业也非常重视,大家看看今年的文件就能看出来,一再强调对中小企业优先放款,可是咱们知道,银行最怕的就是违约。也就是说他们最需要信贷支持,可是他们贷款什么的却最难。
所以,降息肯定是有利于刺激市场主体的,关键是这降息的好处能落在谁头上。如果小微企业不能从降息中间受益,那么这降息就是降了个寂寞,因为大企业本来也没那么需要,最后对经济整体的拉动非常有限。
不过这两年有个转机。其实,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被纳入正规金融体系的非常多,而且它们的利率和大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已经很小了。虽然说中小企业也难,但是便宜资金流只能流向大企业,很少流向中小企业这个世界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了。
大家知道蚂蚁吧,前两年被使劲批了一把,但其实蚂蚁这几年做了很多创新,之前大家担心的那种“美国次贷模式”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咱们国家的监管体系根本不允许那样玩。
蚂蚁最大的贡献,就是运用新技术搞了个信用体系,通过大量的信息来评估用户的信用,然后来决策到底借不借钱,以及具体多少利率合适。
有点像有个陌生人找你借钱,他不给你点抵押物你绝对不会借。但是如果同事借,平时相处的多,你对这人有一些了解,可能说好到时候多还你一些你就借了。如果很熟的朋友,你对他非常了解,你二话不说就借了。这里边的差别就是“信息”,打交道次数多了,你对这个人整体啥样心里有数。
蚂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它有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推断企业的运营情况。比如蚂蚁要给一个农民借钱,它有个“大山雀”的遥感系统,可以观测这土地的栽种和收成情况,那就不用农民拿别的抵押物,就可以放款出去。
之前这些小微企业或者个体户、农户,原本主要都是找周围朋友借,或者民间借贷机构,那些机构的利率可就高的不成样了,搞的那些企业,往往不借钱立刻死,借了钱会被利息压死。
如今有了这种新技术,给很多没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甚至个体户发放经营性贷款才成为可能。现在,网商银行累计发放过经营性贷款的客户已经超过了5000万。每年,网商银行新增的贷款客户中,有超过80%都是第一次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其实,网商银行做的这件事,对于整个中国银行业都是有全局性影响的。咱们读者不是做生意的,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只有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能够在正规金融体系借钱的问题,在稳经济稳就业的大背景下,谈降息才有意义。否则,很多人天天喊放水,但是实体经济几乎接不到水。
继续说降息的事,长期看来,利息肯定是越来越低的,除非爆发科技革命产业大规模爆发,到时候对资金的需求疯狂上涨,不然利率长期向下。可能最后降成0利率。也就是你去贷款或者存款,都没啥利息。但是你依旧坚决不贷款,因为贷了也没啥事可做,现在日本就是这个状态。
从下图也能看出来,中美日的整体趋势差不多,中国起步比较晚,只是日本先躺为敬。
看到这里,大家也懂了为啥美帝加息会对全世界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了吧?
其他国家的利息已经很低了,美国突然加息,很多人会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跑到美国那边去存钱赚利差。以中国市场为例,随着美元去了美国,如果这些美元之前结过汇,中国市场上也有一部分货币跟着湮灭了,市场上货币少了,大家自然更加艰苦了。
美国加息如果大家不跟着加,那么这个国家的外汇就会持续流出,汇率也会持续贬值,而且肯定货币量也在持续降低。如果也跟着加息,代价就是本国企业成本上涨,说不定那些债务就连环爆掉了,因为可能赚的钱都不够还利息。
现在知道咱们国家现在为啥那么纠结了吧。因为降息其实不只是个国内经济的问题,要是只是个国内的事,那还简单,现在小微企业要拿到贷款已经比较容易了。但现在如果直接降息刺激经济,又怕中美利差导致他们一直吸咱们的外汇。
不过最近还是明显是要降息了,于是先下调了存款利率,过段时间再下调贷款利率。我的判断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得先让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流动性的活水,有点喘息的机会,保住就业。
现在属于比较艰难时期,事实上美国加息是典型的七伤拳,为了维持美元的信用,就必须压通胀。为了压通胀,就得加息,加息过程中企业成本高企,他自己艰苦,别人也艰苦。
咱们上边说的逻辑对美国也适用,他们的企业也在熬。加息最频繁那段时间,美股跌掉了三分之一,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裁员。
这段时间眼瞅加息周期快要结束了,叠加中美关系缓和,形势应该能慢慢好起来。
尾声:
金融这几年给人的印象不咋好,不过有一说一,快捷低息的借贷,绝对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不然很多优质企业本来只是一时的现金流紧张,平白无故就倒了。现代企业又跟“连锁船”似的用债务连在一起,一艘着火,很容易把整个舰队都烧了。
国家是知道这事的,大家看政策文件,里边一直也在强调银行对中小企业尽量放贷的事。
后续的趋势,肯定是传统银行和以蚂蚁为代表的模式,这种相互配合,大企业自然可以轻松从银行贷款,但是那些小企业还是需要蚂蚁这类平台。没有新技术,小微企业借钱难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前两年,我们对蚂蚁这样的公司来了一波监管。但客观来说,还是要看到蚂蚁模式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小微企业融资这件事太重要了。尤其是拼经济的当下,在帮助小微,稳定就业这件事上,都得一起来使劲。不妨客观评价金融科技的作用,鼓励平台企业各尽所能。
不过感觉最关键的事,还是网上最近一直在说的事,长期来看还是要调整收入结构,培养国内的消费力。利率很重要,但是它的影响毕竟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扩大总需求才行。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西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