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1
【资料图】
从广雅尚书登石钟山昭忠祠
江湖交流山压城,祠堂照影收江声。千疮万痍痛徐定,惟见楼观栖峥嵘。已乱终疑阙人力,三十馀年民尚瘠。山县荒荒仅一祠,壁记含悲空入石。劫后神州运渐开,救时须是异人来。沉吟高阁天风晚,落尽江梅长绿苔。
【笺注】
彭玉麟等奉上谕为湘军水师阵亡士卒立专祠,后加主祀曾国藩。
此诗描写登石钟山昭忠祠所见的荒凉景象,不禁心生中日战后,只有“异人”出世,才能“救时”,使神州国运展开。
(1)“江湖”二句:江湖交流之处,山势高压城池,祠堂在江中照影,聚拢着江声。
“江湖交流”,指长江与鄱阳湖交汇于石钟山。
“压城”,形容山势如压迫城池。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收江声”,指汇聚起江声。
诗的前二句,描写石钟山昭忠祠的壮美。
(2)“千疮”二句:战后千疮百孔的创伤渐渐抚平,只看见楼阁坐落的那山峰峥嵘。
“千疮万痍”,比喻经受太平天国战事造成的破坏。疮痍,伤害;损害。《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晋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馀年,皆光远为之也。”
“峥嵘”,山势高峻貌。《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李善注引《字林》:“峥嵘,山高貌。”
(3)“已乱”二句:已是战乱之后,始终怀疑缺少人力,三十馀年,百姓还是那样地贫瘠!
“三十馀年”,此指1864年清军攻下南京,至写此诗时的1896,计三十二年。
“瘠”,贫瘠,贫困。
(4)“山县”二句:山中县城,荒芜地仅一个祠堂,墙上悲壮题记,徒然纪念刻石。
“山县”,山区县邑。《宋书·刘敬宣传》:“宣城多山县,郡旧立屯以供府郡费用。”
“荒荒”,萧条;冷落。明方孝孺《祭童伯礼》:“荒荒我里,士习日陋。谁能易之?力不能救。”
“壁记”,彭玉麟率军扼守鄱阳湖口与太平军血战五年之久。双方激战,“炮震肉飞,血瀑石壁”,你争我夺,得而复失。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彭玉麟、杨载福等挥师水陆并进,终夺石钟山。九年,昭忠祠建城,曾国藩、彭玉麟二人分别作《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手书刻碑,镶嵌在昭忠祠前院两边墙壁上。
从第三句到第八句,描写战乱虽然徐定,还是感觉到民生的凋敝,山间县城的荒芜。仅有一种祠堂,高耸而刻碑令人悲哀。
(5)“劫后”二句:劫后的神州,国运渐渐地展开,匡救时弊,须要奇人应时而来。
“劫后”,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救时”,匡救时弊。金王若虚《臣事实辨》:“生以救时,死以明道。”
“异人”,不寻常的人。晋陆机《辨亡论》上:“异人辐凑,猛士如林。”
(6)“沉吟”二句:高阁迎着天风沉吟,直到天晚,江边梅花落尽,满地长满青苔。
“江梅”,据《郑孝胥日记》记载:昭忠祠“山石嵌窦天然,杂植梅竹,既宜远览,尤称起坐,自金陵以上无能及浙者。”
诗的最后四句,指出中日战后需要有异人出来救时救国。这里说的“异人”,在郑孝胥心中是指张之洞吗?恐怕很难说。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西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