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
美东时间周三(7月26日),小鹏汽车在美股开盘后暴涨,盘中股价一度涨超40%。消息面上,大众汽车计划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共同在华开发电动汽车。
(资料图片)
为什么要暴涨?
众多股民、机构是这么想的:德国汽车巨头都要“屈尊”入股的中国新能源车公司,能差到哪里去?虽然我不懂汽车,但是德国大众懂啊,所以要买买买。
在燃油车时代,德国大众当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简单说个数据:德国大众集团2018年的全球销量比2017年增长0.9%,达1083.4万辆,大众销量连续3年超过丰田汽车。
大家现在都看好比亚迪,2022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量突破186万辆。所以,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但是大众的新能源车现在遇到了困难,第一,性价比不够卷,第二,新能源车这块的技术有待提升。
比如它的电动汽车ID3在德国的售价高达39990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2万元,而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售价只要12.59万元。
德国人民当然对此很不满意,而且一个德国车主对自己的ID3做了一个续航测试——这辆开了一年的车,电池容量居然少了4.4kWh——相当于一年损失了7.5%的电量。
ID3卖12.59万元,配置和国内10万级的比亚迪海豚差不多,它在德国居然卖39990欧元,这配置在中国已经可以买理想L7、蔚来ET5这些豪华车了。
而且即使卖12.59万元,也卖不动啊,今年1至5月,ID.3车型共录得销量1.18万辆,月均销量仅约2370辆。
大众想另辟蹊径,改变一下自己的窘迫境况。
大众觉得是自己的新能源车技术不行,所以和小鹏签署了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合作初期,双方将联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
该两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车型平台,并搭载小鹏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预计在2026年开始量产。
大众汽车集团投资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的观察员席位。
说得更细一点:
不过,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也很一般,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4.14万辆,同比下跌39.93%。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的第十名是蔚来,小鹏连前十都没进。
原因主要在几个方面:
小鹏汽车说自己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在新势力车企中能力较强,但市场对此没有特别强烈的认同感。
定位和标签不够清晰,比亚迪、吉利性价比可以,理想、蔚来的营销可以。小鹏呢?
不过,小鹏和大众合作推出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这和两家公司以前的车都不太一样:大众的品质确实是有口碑的,而小鹏贡献的是智能平台和软件,补足了大众的短板。
从目前杀成一片“红海”的市场来看,新车定价不会高,何况大众刚刚把自己的大众ID.3降了几万块。
所以,新车还是值得期待一下,股价涨了。
作为市场观察人士和吃瓜群众,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这种合作有美好的未来,因为可以带动就业和税收,这个道理很简单。
同时,我也认为这种合作会加速推进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进而加速推动中国城市竞争升级。
为什么这么说?
请大家打开地图看看:
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前三名是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
它们分别在上海、深圳、广州。
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在上半年的销量加起来就占了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半。
运联智库的统计显示,国内汽车产业链呈高度集中化,大量企业分布在几个核心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讨论的新闻主角之一——小鹏汽车的总部位于广州,一级供应商大多分布在珠三角地区。
2月20日,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智造基地正式投产。小鹏汽车在全国共有肇庆工厂、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三家生产基地。
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后,具体执行的实体公司是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众科技”)。工商信息显示,大众科技是大众汽车独资公司,在今年5月31日才注册成立,公司落户安徽合肥。
据大众汽车介绍,大众科技总投资约1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0亿元),汇集研发、创新及采购功能,是大众汽车集团除德国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这也是大众汽车在国内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
简单说,这场合作是一家广州公司(珠三角城市)和一家合肥公司(长三角城市)的合作。
再说远一点,生产电池的巨无霸公司宁德时代在福建宁德。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6.3%,比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2023年1—5月,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场占有率达27.3%,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
这个基本也是“无敌”了。
因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版图是很清晰的,就是“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简单说,就是东南沿海几个省市在挑起大梁,而且它们在地图上也确实是连成一片的。
这一区域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研发、组装和零配件配套区域。
04 城市分工会更垂直更专业
虽然说去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5万辆,同比增长277.5%,占全国份额14.38%。
比亚迪在长沙也很强:比亚迪已经成为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绝对龙头。2022年完成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55%,是全省首个年产值过600亿元的汽车企业。
但“长三角+珠三角+福建”不但在产量上依然巨大,而且研发牢牢在握,相对而言,利润、税收等的大部分还是落在东南诸省。
而且,类似常州这样的长三角城市也在垂直领域杀了出来:常州打造“发储输用”产业生态闭环——去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124.8%、34.9%,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超九成。
类似华为这样的公司也频频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
华为高层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最新推出的液冷超级快充技术,可实现1秒钟充1公里,15分钟充满一辆车。
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当庞杂,也带来了巨量的工作机会,这也是东南诸省频频“抢人”的动力之一,确实需要劳动力。
就新能源车行业而言,东南沿海各省的合作会更多,竞争也会更激烈。
新能源车的出口量逐渐加大也是令人欣喜的,以深圳为例: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出口量达18.2万辆。
广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关区企业出口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16.1%。
新能源车的出口逐渐增加已经加快了外贸复苏的进程,过程中,新能源车链条上的城市分工会更垂直更专业,由此导致城市竞争日趋白热化。
如果没有在新能源车链条上占到一席之地的城市,除非自己有非常特殊的资源(比如茅台),恐怕在未来都不会有大的起色,而且可能会被加速边缘化。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西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